

近日,第三届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研究与传播座谈会在人民日报社举行。
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红色影像与数字传播专业委员会执行主任曹天风作为来自上海的专家参会。他以“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播”为主题,分享了俞秀松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以及上海在红色文化数字传播方面的创新实践。会上,曹天风重点阐述了俞秀松在新疆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实践与历史功绩: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创始人之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首任书记,俞秀松于1935年受党委派,以“王寿成”为化名赴新疆开展工作,担任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秘书长、新疆学院院长等职,将全部精力投入抗日救亡与革命思想传播。在他的主导下,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完成系统性改组,成为团结各族群众的抗日核心组织——推动盛世才发布契合中共《八一宣言》精神的七项抗日救国纲领,代拟电报响应西安事变“八项救国纲领”并印发号外声援;通过机关报《反帝战线》、街头演讲、学校授课等多渠道开展抗日宣传,发起“不买日货”运动,组织讲演队、演剧队动员各族民众支援前线;牵头募集巨额捐款,不仅援助绥远抗日军,更在全面抗战爆发后购置10架“新疆号”战斗机送往抗日前线,成为边疆地区抗日募捐的标志性成果。同时,他创办文化书店传播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开设干部训练班培养2200余名进步骨干,编写《六大政策教程》,将抗日救亡与革命思想根植天山南北,为新疆成为抗战大后方筑牢了思想基础与组织基础。
“这些厚重的历史与伟大的精神必须被铭记和传承,这就需要用最新科技去再现它。”曹天风说,上海在红色文化数字传播领域不断创新。以俞秀松在抗战时期的重要贡献为例,团队依托AI数字形象技术还原俞秀松主持“反帝会”会议、抗日动员演讲等历史场景,结合红色影像修复与沉浸式交互技术,将其改组“反帝会”、创办刊物、募捐援疆等事迹转化为可互动的“数字记忆”;制作的《致敬东西南北人——俞秀松烈士思政教育AI视频》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可通过学院官方传播渠道登录下载学习。他说,上海以“科技+艺术”探索红色文化传播新路径,通过数字建模精准留存革命文物细节,以VR体验、AI导览等年轻化形式,让青年群体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初心与担当。
与会专家认为,上海“学术+科技”的红色文化传播模式,既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挖掘阐释,也让俞秀松等革命先辈的抗战事迹与崇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为各地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精神谱系传承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新宝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